【全民健身模范街镇】系列三十三:小东门街道——探索社区体育服务多样化供给 助力南外滩金融社区建设

2024-09-07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根据《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上海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上海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模范街镇建设试点工作。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代表社区体育事业发展先进水平,也体现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改善居民健身环境、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竞技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目标到2025年,全市力争建设试点50个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试点。
01持续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聚焦场地设施建设,打造新型都市体育服务综合体。街道共设有33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4处市民健身步道、1个都市运动中心、1个市民健身中心。2023年8月,由区体育局、街道、区属集团以及社会力量共同打造的“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对外试营业,项目位于中山南路599号鑫景金融中心地下一层,服务范围覆盖南外滩沿线社区居民及企业居民,总面积约4320平方米,是一个集运动、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项目由小东门市民健身中心以及商业运营的洛克公园轰趴营地以及NO.5 BOXING RING拳击俱乐部组成,涵盖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健身、瑜伽、团操、拳击、桌球、射箭等十余个体育项目。“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系街道为回应企业需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金融社区公共服务品质,而携手多方共同参与的滨江沿线社区体育服务载体,未来街道将持续提升空间使用效能、不断丰富空间内涵,打造白领楼里边、居民家门口的社区体育服务空间。


       此外,街道依托社区体育俱乐部负责辖区33处健身点及所有点位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建立《街道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管理规定》。辖区范围内的学校体育场馆按照市、区两级相关要求,长期以来对社区居民及社区团队免费开放,学校与社区体育俱乐部携手合作,共同做好场馆开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开放的安全有序。
       截至2023年底,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2平方米,居住小区配置健身设施的比例达到95%,“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已经形成。小东门健身驿站以及长者运动之家已于2024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02进一步健全体育组织功能

       小东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由黄浦区民政局于2014年核准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会员组织。俱乐部通过组织居民参加城市业余联赛,传递全民健身理念,使体育运动成为更多市民的生活方式,以“以点带面”的形式普及社区各类健身舞、体育竞技类培训。根据“黄浦我来赛”、“城市业余联赛”等赛事要求,积极组织团队队员参加线上线下各类培训,为小东门社区团队工作提供优良师资同时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2023年俱乐部参与市区级赛事20场320人左右,主办市级赛事一场300人。荣获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三届“东门杯”场地高尔夫总决赛第一名;上海城市业余来联赛“豫园杯”手拍鼓第一名;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打浦杯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二名;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南东杯”彩巾操第二名;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冰壶比赛前八名;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以及乒乓球赛地团体第七名。
       街道立足从居民区挖掘民间高手,鼓励16个居委根据自身特色建立体育团队,每个居委均成立相应数量的品牌团队,其中沁跃健身操舞队、缘梦广场舞队、场地高尔夫队、乒乓球队、健身气功队、冰壶队、健步走队、曙光门球队等在社区居民中颇有影响力。同时街道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区文化馆等平台,不断提升体育团队竞争力、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
03不断丰富社区体育活动主题

       结合市、区两级体育配送及赛事活动,街道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包括了乒乓球比赛、场地高尔夫比赛、保健操比赛等。为让企业居民感受集体体育活动乐趣,融入南外滩金融社区,街道在工作日午间借助楼宇内党群服务中心场地开展“午间一小时”体育活动;在区残联指导下,街道联合南外滩金融企业、公益组织多方参与,在周末定期开展“做你的眼睛”公益跑活动,由社区白领志愿者带着社区视障人士尽情奔跑,共同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2023年5月,在现有场地资源的前提下,由区体育局、小东门街道共同主办,团区委支持的,洛克体育、久事装备协办的“楼门口”的篮球赛——3V3南外滩篮球赛开赛。活动邀请了来自辖区内的8家重点企业的青年白领近百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04继续增强社区体育指导力量

       街道以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组织开展社区体育课程配送项目和体验活动,打通服务社区的“最后一公里”。吸纳有公益热情、运动激情的社区爱好者,不断更新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召开小程序功能优化会议,做好本社区指导员管理平台的功能开发和维护工作,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管理,并根据社区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活动。
       街道立足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质监测服务,建立一人一档的完整体质健康档案,较好地完成“全民健身600指数”数据上报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参与了区以及街道开展的体质监测工作,全年参与人数达到1050名。通过身高,体重,血压,反应能力,弹跳力等多项目测试,开出运动处方,更好帮助社区居民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
05全民强化社区体育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街道加强对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将社区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经费保障。街道将社区体育事业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和更新维护、组织参加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社区体育组织扶持等领域。
       三是用地保障。用好国家和上海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系列支持性政策,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有关规划和标准配建社区健身设施。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鼓励挖潜进行补建。
       四是人员保障。街道实现人员保障。建立有一支业务熟练、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