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系列十五:聚焦人文优布局 挖掘特色育品牌
2023-01-13
黄浦区打浦桥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的要求,对标“十四五”新要求,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国民战略,遵循“立足社区、群众参与”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区域性、群众性、趣味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进体育生活化、大众化、品牌化发展。
持续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聚焦场地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街道共设有60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处市民健身步道、1处公共篮球场,建有位于文化活动中心的百姓健身房和为老服务中心里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等适老化健身设施。其中百姓健身房每天开放11个小时,时间从上午9点持续到晚上8点,与居民上班时间适当错开,覆盖居民健身高峰时段,全民健身日免费开放。在唯一的绿地——丽蒙绿地中,合理地设置了嵌入式健身设施,将公益篮球场和益智健身点与绿地有机结合,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锻炼需求。在大同花园三期的三楼平台空间也因地制宜建设健身设施,利用“金角银边”设立户外公共健身点。位于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卢湾体育中心由体育场与体育馆组成,卢湾体育场内跑道、草坪修缮翻新后,足球场上、跑道上,都有社区居民锻炼的身影。社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9平方米,居住小区配置健身设施的比例达到94%,“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已经形成。
2025年前,街道还计划建成1个市民健身中心。社区健身设施日常管理保障有力,器材更新维护及时。街道依托社区体育俱乐部负责辖区66处健身点、442件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建立《街道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管理规定》,以居民区宣教干部为责任人,配合完成对辖区健身点进行全面排摸、整顿,完善“黄浦区体育社会组织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健身点信息化管理,确保公共健身区域器材设施完好无损和运动环境安全舒适。2021年全年共维修健身点18次,健身器械23件,在原有健身苑点基础上,根据实地规划和居民要求拆除健身点1处(原徐一居委,顺昌路557弄内),重建健身苑点13处,376平方米,更新健身器材94件。除了平时喜闻乐见的扭腰器、上肢牵引器、太空漫步器等以外,增加了环保新型智能健身设施:智能太阳能心率柱、智能室外漫步机、智能骑马机、智能上肢牵引器、智能腹背屈伸训练器、智能室外椭圆机、围棋等智能设备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辖区范围内的学校体育场馆长期以来对社区居民及社区团队免费开放,学校与社区体育俱乐部携手合作,由学校向社区公告开放办法和具体开放时间,由社区体育俱乐部对入校社区团队、居民进行人员注册登记,发放《打浦桥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健身手册》。共同做好场馆开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开放的安全有序。
进一步健全体育组织功能
打浦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由黄浦区民政局于2014年核准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会员组织。俱乐部以“以点带面”的形式普及社区各类健身舞、体育竞技类培训。疫情期间,为避免聚集交叉感染风险,分批组织团队队员参加线上线下各类培训,为打浦桥社区团队工作提供优良师资并同时让中老年团队队员掌握了网络课程。根据“黄浦我来赛”、“城市业余联赛”等赛事要求,选择腰鼓、广场舞、木兰扇等课程,并根据居民要求开展健身讲座《社区健身苑那些工具您会正确使用吗?》等专业培训,通过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提高了居民健身的安全性及社区团队的积极性,并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同时,积极参加市级粽子球、健步走等展示活动,体现了社区体育持续、健康发展态势。街道设有社区体育指导员站,长期开展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组织管理工作,组织并教授如何科学指导群众开展健身活动。
街道立足从居民区挖掘民间高手,鼓励16个居委根据自身特色建立体育团队,每个居委均成立4-10个不等品牌团队,目前已发展118个社区团队,1991人次,其中大同健身舞队、汇龙舞蹈队、局后腰鼓队、田子坊扇子舞队、丽二乒乓球队、蒙西太极拳队等在社区居民中颇有影响力。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区文化馆、卢湾体育馆等平台,努力提升体育团队竞争力、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目前形成乒乓球队、鼓队、健身气功、广播操、门球等品牌团队33个。
不断丰富社区体育活动主题
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积极参加上海市民运动会、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区运动会等市级和区级群众体育赛事。2021年,街道因地制宜,积极参加了各类线上线下比赛,共计参与市、区级比赛、展示30场,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3个,“最佳创编奖”和“最佳风采奖”各一个。
街道支持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支持举办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民族体育活动,例如“打浦桥杯”门球交流活动,九子海派九子游戏比赛等;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街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约为总人口数的50%,有着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打浦桥杯”乒乓球比赛一直是打浦桥街道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中的特色品牌,也是打浦桥街道的“一街一品”项目,这一项目已连续举办了15年。虽然之前受疫情影响,近两年的乒乓球比赛通过缩小规模或线上举办等形式开展,但减量不减质,在2021年第十五届“‘黄浦•我来赛’”第十五届‘打浦桥杯’乒乓球比赛”举办过程中,打浦桥街道全面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属地管理,指导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和安全监管要求,协助和保障赛事活动安全文明有序开展。街道也将继续打造和发扬这一高水平、高标准、高人气的社区体育特色赛事,共筑有全民健身氛围的人文打浦。
继续增强社区体育指导力量
街道以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组织开展社区体育课程配送项目和体验活动,打通服务社区的“最后一公里”。2021 年在泰康居委组织开展了《社区健身苑那些工具您会正确使用吗?》等专业讲座;为社区爱心暑托班的小朋友进行乒乓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科学健身指导,采用线上或线下方式,加强体育科普宣传,传播科学健身理念。
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质监测服务,建立一人一档的完整体质健康档案。在为老服务中心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常年免费为老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体质监测服务。2021年组织20—69岁的社区居民1000名参与打浦桥体质测试,体质达标率为99.25%,通过身高,体重,血压,反应能力,弹跳力等多项目测试,并开出运动处方,通过体质测试更好帮助社区居民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
继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管理。街道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1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为4.8‰,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覆盖社区、服务到位的社会健身指导员服务队伍。吸纳有公益热情、运动激情的社区爱好者,不断更新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召开小程序功能优化会议,做好本社区指导员管理平台的功能开发和维护工作,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规范化 、专业化、制度化管理,并根据社区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活动。
全面强化社区体育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街道加强对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将社区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经费保障。街道将社区体育事业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和更新维护、组织参加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社区体育组织扶持等领域。
三是用地保障。用好国家和上海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系列支持性政策,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有关规划和标准配建社区健身设施。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鼓励挖潜进行补建。
四是人员保障。街道实现人员保障。建立有一支业务熟练、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