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打造全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上海样本”
2023-12-13
家住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的岑阿姨最近发现,家门口的殷行市民健康促进中心升级改造成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并重新对外开放。焕然一新的环境布局和设施设备令岑阿姨欣喜不已,“从装修开始就一直关注,我们又能在家门口拥有那么好的健身场所了”。
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支持上海、浙江、湖北、海南、贵州5个省市试点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上海市选择了杨浦区作为首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区域。在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市体育局的关心与指导下,杨浦区深耕辖区场地资源,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为基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创新打造了一套“体育+”多部门协同协作、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上海模式”。
因地制宜 全人群友好谋划“1+5”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蓝图
杨浦区地处上海市东北部,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期间,在杨浦滨江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四年来,杨浦始终将人民城市理念作为公共资源分配、空间规划建设的总遵循,将“人民至上”镌刻在城市建设、基层治理的细节中,精准把握民生需求,深层梳理街区脉络,构建了社区运动健康中心“1+5”试点模式。
岑阿姨家附近的殷行街道就是这次试点中的“1”,即能够同时服务老年人、中青年、青少年和残障人士的“全人群友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这座位于工农新村175号的独栋小楼早在五年前就已是沪上全民健身的“网红”场馆,曾在2020年入选上海市首批“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前不久又入选首批“上海市运动健康科普基地”。
焕新升级的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是一家综合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可满足全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通过运动健康测评、运动健康指导、慢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运动健康科普、运动营养与心理调适等,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亲民、高质量的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分为两层,建筑面积约1770平方米,一楼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残障人士阳光康健驿站、多功能厅、乒乓室、智慧健康小屋、社区(运动)健康师工作站等功能区域,二楼设市民健身驿站、青少年体适能训练、运动科普多功能厅等区域。
邹先生是一名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现在我们周末的家庭日就是来中心锻炼,小朋友学打乒乓球、父母在楼下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我和爱人就在楼上跑步、撸铁。”邹先生表示,家门口的高质量运动健身场所让他们全家能一起锻炼,收获了健康与快乐。
除了殷行街道,还有“5”家专项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分别位于江浦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长白新村街道、五角场街道和长海路街道。
位于许昌路1150号4楼的江浦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约350平方米,根据中心周边人群结构比例,进行资源合理分配,实现精准人群覆盖,为中青年解决亚健康、健身不规律的问题,促进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改善,强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中心将打造高血压检测及运动干预中心,加强针对高血压人群运动干预指导方案的研发,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运动干预指导方案库。
位于周家嘴路凤城路路口的控江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前身是一家汽车4S店,面积约310平方米。2020年,控江路街道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将其整体改造成社区智慧健身(健康)中心。此番升级改造后的控江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以老年人、中青年作为主要服务人群,建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市民健身驿站,为老年人、中青年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干预、健康知识普及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同时,中心还融合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干预,为老年人提供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尽早通过运动促进的方式进行干预。
由于学校的健身房正在装修,上海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小孙最近一直在位于228街坊的长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锻炼。“这里的环境非常好,每月99元的价格对于我们学生而言非常亲民。”小孙表示,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对于学习也是一种促进,他的不少同学也是这里的会员。
作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的全市首批国际健康社区,长白新村街道以228街坊整体改造为契机,将5号楼整体打造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加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楼的区域,总面积达到1380平方米。素墙红瓦的建筑外观、简约明快的建筑线条,配合健身器材硬朗的外形,彰显杨浦“百年工业”的历史韵味。根据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1楼设置了市民健身驿站和职工运动健康驿站,2楼则是青少年体培中心,设置了乒乓球和各种体适能培训项目,为周边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运动健康促进服务。
五角场街道将位于政化路257号的文化活动中心2楼规划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面积806平方米,以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作为重点服务人群,建设智慧健康驿站、青少年体适能训练、市民健身驿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为居民就近提供体质检测、运动前评估、运动干预指导等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结合五角场商圈白领群体的需求,该中心将打造企业白领健康评估干预站,通过科学运动为白领解决超重、肥胖、颈腰椎病等问题。
长海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位于翔殷路505弄3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楼,面积约230平方米,重点服务社区中青年,为街道所属在线新经济企业,如字节跳动、小红书等企业员工提供专项健康促进服务,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运动干预指导方案库。
岑阿姨家附近的殷行街道就是这次试点中的“1”,即能够同时服务老年人、中青年、青少年和残障人士的“全人群友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这座位于工农新村175号的独栋小楼早在五年前就已是沪上全民健身的“网红”场馆,曾在2020年入选上海市首批“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前不久又入选首批“上海市运动健康科普基地”。
焕新升级的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是一家综合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可满足全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通过运动健康测评、运动健康指导、慢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运动健康科普、运动营养与心理调适等,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亲民、高质量的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分为两层,建筑面积约1770平方米,一楼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残障人士阳光康健驿站、多功能厅、乒乓室、智慧健康小屋、社区(运动)健康师工作站等功能区域,二楼设市民健身驿站、青少年体适能训练、运动科普多功能厅等区域。
邹先生是一名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现在我们周末的家庭日就是来中心锻炼,小朋友学打乒乓球、父母在楼下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我和爱人就在楼上跑步、撸铁。”邹先生表示,家门口的高质量运动健身场所让他们全家能一起锻炼,收获了健康与快乐。
除了殷行街道,还有“5”家专项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分别位于江浦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长白新村街道、五角场街道和长海路街道。
位于许昌路1150号4楼的江浦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约350平方米,根据中心周边人群结构比例,进行资源合理分配,实现精准人群覆盖,为中青年解决亚健康、健身不规律的问题,促进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改善,强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中心将打造高血压检测及运动干预中心,加强针对高血压人群运动干预指导方案的研发,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运动干预指导方案库。
位于周家嘴路凤城路路口的控江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前身是一家汽车4S店,面积约310平方米。2020年,控江路街道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将其整体改造成社区智慧健身(健康)中心。此番升级改造后的控江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以老年人、中青年作为主要服务人群,建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市民健身驿站,为老年人、中青年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干预、健康知识普及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同时,中心还融合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干预,为老年人提供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尽早通过运动促进的方式进行干预。
由于学校的健身房正在装修,上海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小孙最近一直在位于228街坊的长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锻炼。“这里的环境非常好,每月99元的价格对于我们学生而言非常亲民。”小孙表示,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对于学习也是一种促进,他的不少同学也是这里的会员。
作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的全市首批国际健康社区,长白新村街道以228街坊整体改造为契机,将5号楼整体打造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加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楼的区域,总面积达到1380平方米。素墙红瓦的建筑外观、简约明快的建筑线条,配合健身器材硬朗的外形,彰显杨浦“百年工业”的历史韵味。根据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1楼设置了市民健身驿站和职工运动健康驿站,2楼则是青少年体培中心,设置了乒乓球和各种体适能培训项目,为周边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运动健康促进服务。
五角场街道将位于政化路257号的文化活动中心2楼规划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面积806平方米,以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作为重点服务人群,建设智慧健康驿站、青少年体适能训练、市民健身驿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为居民就近提供体质检测、运动前评估、运动干预指导等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结合五角场商圈白领群体的需求,该中心将打造企业白领健康评估干预站,通过科学运动为白领解决超重、肥胖、颈腰椎病等问题。
长海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位于翔殷路505弄3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楼,面积约230平方米,重点服务社区中青年,为街道所属在线新经济企业,如字节跳动、小红书等企业员工提供专项健康促进服务,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运动干预指导方案库。
社区“运动”健康师人才培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世卫组织调查显示,如果想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比8.5比100,即多投1元钱预防,治疗费用就能减少8.5元,还能节省100元抢救费。所以需要在疾病未分化之时和慢性疾病稳定期向纵深发展之前设立健康“关卡”,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以达到“花小钱省大钱”的效果。
上海在建设“1+5”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之时,除了在场地硬件设施上下功夫,还重点打造了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由社区(运动)健康师对市民进行运动慢病干预指导,探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上海模式”。
2020年6月,上海体育大学党委与杨浦区委共同打造“社区健康师”项目,聚焦区域内人民群众的运动健康需求。自启动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杨浦区体育、卫生、医保等部门的公共资源、上海体育大学的智力资源和体育产业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围绕运动健康科普、体医融合试点、人才阵地建设等三方面,探索形成运动健康公共服务新路径。项目探索的“运动促进健康”“健康关口前移”等建议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2022年获评“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2021年,上海体育大学与杨浦区医保局、体育局联手推出了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进行社区健康师2.0版试点,着重健康精准干预。依托社区工作者+社区运动健康师+家庭医生的“1+1+1”合作制,实现共同筛选、共同干预、共同随访。在杨浦区殷行、长白新村、长海路、新江湾城等4个街道,通过健康档案的大数据筛查,家庭医生确定糖尿病早期、脑卒中后遗症、老年腰痛、办公室久坐人群脊柱亚健康、运动损伤等5类试点人群,再由社区(运动)健康师制订专业的运动干预方案,为150名居民、职业人群开展了1800人次的持续性健康干预。
试点半年后,殷行社区的4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经过运动干预,有35名患者血糖稳步下降,不仅相关身体指标均已恢复正常,其他医疗费用也大幅降低,月均医药费支出减少70%。“糖友”倪阿姨通过数月的锻炼,逐渐减少用药:“大概锻炼了三个月不到,指标就正常了。我的餐后血糖跌到9点多,效果很明显,而且我的体重减了10斤,脂肪肝也没有了。”长白新村街道30名脑卒中患者中的23人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月均康复费用减少60%。
今年,区医保局、区卫健委、区体育局和上海体育大学以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为契机,全面深化杨浦基于健康医保理念的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3.0版项目发展,推动杨浦建设成为高质量健康管理区域,大幅提高区域参与干预的慢病人群数量。在市东医院、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试点的基础上,以本区“1+5”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为依托,整区域推进慢病人群健康干预。
高水平专业运动健康人才队伍是基层运动健康服务的关键,也是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体育大学将为“社区(运动)健康师”下一步发展着力于构建“运动促进健康”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一方面依托上海体育大学培养口径宽、专业强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响应基层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运动健康需求;另一方面,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家庭医生、专业体育人才、社会工作者、体育及健康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纳入“社区(运动)健康师”专业能力教育的培训范围,形成多部门多维度的运动健康人才队伍,通过下沉基层一线助力社区运动健康服务的“大文章”。
上海在建设“1+5”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之时,除了在场地硬件设施上下功夫,还重点打造了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由社区(运动)健康师对市民进行运动慢病干预指导,探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上海模式”。
2020年6月,上海体育大学党委与杨浦区委共同打造“社区健康师”项目,聚焦区域内人民群众的运动健康需求。自启动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杨浦区体育、卫生、医保等部门的公共资源、上海体育大学的智力资源和体育产业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围绕运动健康科普、体医融合试点、人才阵地建设等三方面,探索形成运动健康公共服务新路径。项目探索的“运动促进健康”“健康关口前移”等建议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2022年获评“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2021年,上海体育大学与杨浦区医保局、体育局联手推出了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进行社区健康师2.0版试点,着重健康精准干预。依托社区工作者+社区运动健康师+家庭医生的“1+1+1”合作制,实现共同筛选、共同干预、共同随访。在杨浦区殷行、长白新村、长海路、新江湾城等4个街道,通过健康档案的大数据筛查,家庭医生确定糖尿病早期、脑卒中后遗症、老年腰痛、办公室久坐人群脊柱亚健康、运动损伤等5类试点人群,再由社区(运动)健康师制订专业的运动干预方案,为150名居民、职业人群开展了1800人次的持续性健康干预。
试点半年后,殷行社区的4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经过运动干预,有35名患者血糖稳步下降,不仅相关身体指标均已恢复正常,其他医疗费用也大幅降低,月均医药费支出减少70%。“糖友”倪阿姨通过数月的锻炼,逐渐减少用药:“大概锻炼了三个月不到,指标就正常了。我的餐后血糖跌到9点多,效果很明显,而且我的体重减了10斤,脂肪肝也没有了。”长白新村街道30名脑卒中患者中的23人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月均康复费用减少60%。
今年,区医保局、区卫健委、区体育局和上海体育大学以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为契机,全面深化杨浦基于健康医保理念的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3.0版项目发展,推动杨浦建设成为高质量健康管理区域,大幅提高区域参与干预的慢病人群数量。在市东医院、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试点的基础上,以本区“1+5”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为依托,整区域推进慢病人群健康干预。
高水平专业运动健康人才队伍是基层运动健康服务的关键,也是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体育大学将为“社区(运动)健康师”下一步发展着力于构建“运动促进健康”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一方面依托上海体育大学培养口径宽、专业强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响应基层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运动健康需求;另一方面,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家庭医生、专业体育人才、社会工作者、体育及健康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纳入“社区(运动)健康师”专业能力教育的培训范围,形成多部门多维度的运动健康人才队伍,通过下沉基层一线助力社区运动健康服务的“大文章”。
智慧赋能 校企协同,产学研融合助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近年来,上海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拥有数字经济相关企业7000多家,这一次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国家试点建设,以“智能+”“互联网+”为两个基础支撑,着力搭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运动促进健康数字化平台、智能化运动健康设施设备,集成场馆运营管理系统、运动处方系统、健康档案管理、物联网系统、运动心率监测系统、数据库、智能化器材等,为居民提供运动风险筛查、体质及基础健康检测评估、健康档案建档、科学健身指导、器材锻炼、运动记录、结果反馈、效果评价、风险管理等数智化服务,实现数据可追踪、过程可监管、效果可评价,运动科学化、效果可视化、风险可控化,通过数据分析、挖掘与应用,形成不同人群、不同慢性病的运动处方库,提高社区居民运动效率和效益,促进运动健康效益最大化。
此外,杨浦区内拥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园区——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得天独厚的产学研优势,为杨浦区体育发展添砖加瓦。
今后,上海将加强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不同人群样本运动健康数据的跟踪积累和研究利用,收集、整理、建立和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运动处方库。推动运动促进健康相关科研课题纳入市体育局、市科委重点专项。依托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使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充分依托和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引导优势资源向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集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全国运动促进健康事业的上海模式、上海经验、上海品牌。开发运动健康大数据平台,制定数据接口规范,实现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运动健康数据统一管理、数据归集、动态分析等功能,强化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数据治理和分析应用,并与上海全民健身电子地图、“一网通办”等实现数据和服务的联通、共享。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健康领航,浦江“杨”帆。杨浦区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模型只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全球健康城市各项创新举措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落实国家战略中体现责任担当,率先探索更高水平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相继编写《“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关于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实施意见》《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规划。
未来,上海将积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设能级,以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率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使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
此外,杨浦区内拥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园区——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得天独厚的产学研优势,为杨浦区体育发展添砖加瓦。
今后,上海将加强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不同人群样本运动健康数据的跟踪积累和研究利用,收集、整理、建立和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运动处方库。推动运动促进健康相关科研课题纳入市体育局、市科委重点专项。依托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使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充分依托和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引导优势资源向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集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全国运动促进健康事业的上海模式、上海经验、上海品牌。开发运动健康大数据平台,制定数据接口规范,实现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运动健康数据统一管理、数据归集、动态分析等功能,强化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数据治理和分析应用,并与上海全民健身电子地图、“一网通办”等实现数据和服务的联通、共享。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健康领航,浦江“杨”帆。杨浦区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模型只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全球健康城市各项创新举措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落实国家战略中体现责任担当,率先探索更高水平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相继编写《“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关于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实施意见》《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规划。
未来,上海将积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设能级,以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率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使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