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23】开拓创新 合作共享 探索社区体育俱乐部内涵式发展
2020-06-10
一、推动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扩大社会参与
1、构建“一体两翼”的社区体育工作体系
“一体”即以社区体育俱乐部理事会为主体,“两翼”即以体育俱乐部以及辖区单位合作共建形成的联合体为两翼,推进社区单位资源共享、互动合作的创建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有成员40家,其中学校13家。社区体育服务特色明显、运作专业规范。
2、搭建6个片区协调互动平台
通过划块分片的方式,促使社区体育工作重心下沉到6个协调块,形成相互关联的协调机制,丰富了居委会和社区单位共建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确保了群众就近、便捷、有效的体育健身。
二、推动区校、街企项目合作,拓展社区体育服务覆盖面
结合洋泾社区地域特色,体育俱乐部理事会员单位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拓展社区体育的形式和内容。每年通过20个左右的文化体育项目合作,为社区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体育健身服务。洋泾以水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洋泾社区聚集了大批的航运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了独特的航运文化。通过龙舟赛活动的形式,营造洋泾航运文化氛围。
洋泾社区是被浦东新区命名的羽毛球特色基地。羽毛球运动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已形成了一个响亮的体育品牌。为发扬羽毛球运动特色效应,提高社区羽毛球普及程度和提升居民羽毛球运动水平,体育俱乐部年年举办社区羽毛球赛。每年通过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为企业、校园、军营的文化体育提供展示舞台,如:二中心小学、六师附小、公利医院、医药学校、二轻校、环境学校、杨浦大桥守护中队等都积极参与社区体育节开幕式等活动,这些单位在社区展示风采的同时,也为营造多姿多彩的行业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三、推动数字化社区体育培训平台,打造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
在社区体育俱乐部工作的推进中,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在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下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项目学习需求。二是传统的健身项目培训模式已适应不了新时期多元化的需求。为此,洋泾社区体育俱乐部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学习港”网站,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体育健身项目教学环境,如太极拳、木兰拳、海派秧歌、广场舞、肚皮舞、瑜伽、桥牌、排舞等20多门课程制作成数字课程,实现网络共享互动功能。
四、承担各项任务,促社区体育赛事活动有序开展
1、承办大型的体育活动 以品牌项目推动影响、促进提升
每两年围绕街道中心工作,确定一个主题,承办社区体育节,至今已举办了九届。每年承办“洋泾杯”上海市社区 羽毛球赛、上海市社区体育联盟赛、每两年承办洋泾社区龙舟邀请赛。17年至今,体育俱乐部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年平均22场,参与各类各项体育活动平均58场。形成了“健身有指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全年不断线”的良好氛围,同时使洋泾的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品牌项目得到了培育和发展,跻身全市群众体育的领先地位。为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改善社区人文环境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围绕群众需求 组织好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和培训
公共体育社区配送服务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洋泾社区体育俱乐部积极贯彻落实市、区相关精神,切实做好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把健身指导服务送到市民身边。2017年至今,社区在六个协调块共举办了24场体育健康讲座,48场技能指导培训,参与人次达三千余人。除此之外,洋泾社区舞蹈队的骨干们相继参加了市社区体育管理指导中心和市社区体育协会举办的广播操、广场舞教练员培训班,培训课程毕业后,她们纷纷融入居民区的舞蹈团队,进行技能传授。每年开展社区羽毛球月月赛,为普及推广羽毛球运动发挥重要作用。体育节期间,开展社区家门口体育联赛等,如社区九子游戏、桥牌、八十分、象棋、以及广场舞、太极拳、木兰拳展示等群众性健身活动,受到居民的欢迎。
3、贯彻市、区上级体育部门 对于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要求 切实完成各项赛事活动
2017年至今,洋泾社区体育俱乐部共参与完成浦东新区第六届运动会、上海市城市业余联赛、上海市社区体育联盟赛三类专项性赛事,其中承办市、区级赛事23场,参与市、区级赛事136场,活动人次达四千余人,获奖无数。
五、配合完成洋泾社区15分钟生活圈体育工作调研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四高”战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加快推进“15分钟服务圈”布局工作要求,在洋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部署下,洋泾社区体育俱乐部本着一切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配合洋泾街道对各居委“15分钟生活圈”体育建设服务规划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社区设施设备环境建设和服务内涵建设,提升“家门口”的文化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