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平“元宵行街会”惊艳上海街头

2018-03-05

     从一个民间的行街灯会,到成为上海社区民俗文化团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的都市民俗节庆盛会,3月2下午,一年一度的四平“元宵行街会”在元宵佳节如期而至。

     一声锣鼓响彻云霄,在上海市十大景观街之一、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的苏家屯路路口,一行艺人们舞龙舞狮、踩着高跷、划着旱船走上街头,小丑杂耍穿梭其间,这是行街会的第一篇章“民俗之美传九州”。热闹的锣鼓声中,不少家住四平街道的居民兴奋地感慨:“上海有年味儿了。”

    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四平“元宵行街会”本身也是一个非遗文化展示的舞台,在第二篇章“非遗之风暖申城”,来自全市各国家级、市级、区级的多项非遗项目的25支优秀团队同台竞艺,金山打莲湘、颛桥镇转伞、闵行区鲤鱼跳龙门等,将传统经典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吸引大量市民沿街夹道观赏。

    “嘿,呵,嘿,呵……”伴随着一声声刚劲有力的唱和,代表着杨浦码头文化的上海港码头号子出场了。“文化之光耀杨浦”章节所展现的就是杨浦特有文化。元宵行街会为何会诞生于四平?这与杨浦的近代工业文明密不可分。作为近代上海乃至全国工业发源地,杨浦曾吸引大批江浙移民进入上海,其中以苏北人居多,移民们拖家带口来到位于杨浦腹地的四平社区,也带来了原流行于苏北的“唱凤凰”、“送麒麟”、“踩高跷”等风俗文化,它们与上海庙会活动相融合,并逐渐固定下来,在每年的元宵节进行,便发展成了四平“元宵行街会”。

    团队中有一支土生土长的“四平秧歌队”,他们年年都参加元宵行街活动。“两年前,我就在家门口的舞台上第一次看到秧歌队的表演就很震撼,后来还报名参加了。”退休居民宋阿姨说。

    “睦邻之花遍四平”以与民同乐的模式,“快板民警”黄超和他的小伙伴们以快板和吉他合奏的方式演出了一曲《2018警民携手零燃放》,由辖区内的幼儿园、大中小学校及留学生组成的文明校园联盟方队,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社区文体团队的方队,彰显了“睦邻社区”的人文风采。

四平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指导站

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