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40式
2022-04-22
杨氏太极拳历史悠久,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源地是河北永年广府。
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现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太极拳套路24式、48式等均由杨式太极拳演化而来。
风格特点
立身中正安舒
拳架开展大方
动作松柔缓慢
行动速度均匀
招式虚实分明
周身圆活连贯
腰身使动四肢
换位逢转必沉
体用效果突出
杨式太极拳——40式
杨式40式太极拳,具有姿势舒展简洁,动作均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刚柔,浑厚庄重的特点。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动作简洁,练法简易,没有明显发力,纵跳动作,易学易练,因此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
视频示范
40式动作详解
预备式的时候,身体自然直立,心静体松。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0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0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0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0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0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0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0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
0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11、肘底锤:坐腿转身扣脚,合抱收脚,摆步抹手,跟步摞手,虚步劈伸。
12、倒卷肱:撤手退步虚步推掌,撤手退步虚步推掌。
13、左右穿梭:扣脚转身,抱手,左前方上步,弓步架推掌;抹掌抱手,右前方上步,弓步架推掌。
14、左右野马分鬃:抱手收脚,左前方上步,弓步分手 ,正前方上步,弓步分手。
15、云手:左云收脚,右云开步,共做三次。
16、单鞭:勾手提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17、高探马:跟步坐腿翻掌,虚步扑面掌(前手手心向下,手指斜向前,右手收到腹前)。
18、右蹬脚:穿手平抹,抱手收脚,蹬脚分手(方向东南)。
19、双峰贯耳:屈腿并手,落脚弓步贯拳(方向东南)。
20、左分脚:撇脚分手,抱手收脚,正东分脚分手。
21、转身右蹬脚:转身合抱,向正东蹬脚分手。
22、海底针:收脚后退,座腿转腰提手,虚步前下插掌。
23、闪通背:弓步,分手,向前撑掌前推。
24、白蛇吐信:坐腿转身扣脚,上步(西偏北)撇掌,弓步推掌。
25、右拍脚:左脚上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两腿交叉屈蹲,两手搅动合抱,向西偏北方向拍脚。
26、左右伏虎:左脚旁落脚,退步(西南方落地)脚掌着地,脚跟内转,重心左移,右腿登直成左弓步,握拳,头转向右前方,两拳眼上下相对;扣脚坐腿,双拳变掌,提起右脚,正西方向上步,绕打贯拳。
27、右下势:坐腿提勾,仆步穿掌(右手收到右腹前向下向前穿)。
28、金鸡独立:重心前移提膝;落脚提膝。
29、指裆捶:前落脚摆手,握拳上步冲打。
30、揽雀尾:撇脚转身抱手上步,弓步棚手,捋、挤、后棚前按(同第二节动作)。
31、单鞭:转身平抹,收脚勾手,弓步推掌。
32、左下势:扣脚外撇,屈腿仆步,穿掌(左手收到左腹前向下向前穿)。
33、上步七星:重心前移,上步虚步架拳。
34、退步跨虎:退步分手,虚步,斜上斜下撑掌。
35、转身摆莲:碾脚转身,扣步转身,摆脚。
36、弯弓射虎:侧落脚,弓腿握拳,双拳反冲。
37、搬拦捶:左拳变掌,收脚上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38、如封似闭:穿手坐腿,收手弓步推按。
39、十字手:转身扣脚分手,收脚抱手,开立步。
40、收势:翻掌垂落收脚。
杨式太极拳基本要领
(一)手型: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分掌、拳、勾三种
1、掌:杨式太极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中指领劲,用意不用力。
2、拳:杨式太极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拳不宜太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勾:杨式太极拳的勾手(亦称吊手)的做法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2、拳:杨式太极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拳不宜太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勾:杨式太极拳的勾手(亦称吊手)的做法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二)步型: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型分为开立步、弓步、虚实步、侧弓步、仆步、独立步六种
1、开立步:杨式太极拳开立步的具体要求是: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个肩井穴与两个涌泉穴成两条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两腿微屈,不要用力。
2、弓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的太直。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虚实步:杨式太极拳虚实步的具体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4、侧弓步:杨式太极拳侧弓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脚内扣,一脚外撇,两脚成丁八字,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脚内扣,蹬腿之脚外撇。
5、仆步:杨式太极拳仆步的具体要求是:右脚外撇,重心后移,周身骨节均需松开,使身体重心向下坐,两脚掌着力,左腿不要伸的太直,左脚尖不可翘起,右脚跟不要离地。
6、独立步:杨式太极拳独立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腿站立,不可挺的太直,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下垂,脚尖向前。
(三)躯干:躯干的形态也称为身形,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头、肩、胸、臀、腰五个部位
2、弓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的太直。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虚实步:杨式太极拳虚实步的具体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4、侧弓步:杨式太极拳侧弓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脚内扣,一脚外撇,两脚成丁八字,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脚内扣,蹬腿之脚外撇。
5、仆步:杨式太极拳仆步的具体要求是:右脚外撇,重心后移,周身骨节均需松开,使身体重心向下坐,两脚掌着力,左腿不要伸的太直,左脚尖不可翘起,右脚跟不要离地。
6、独立步:杨式太极拳独立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腿站立,不可挺的太直,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下垂,脚尖向前。
(三)躯干:躯干的形态也称为身形,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头、肩、胸、臀、腰五个部位
1、头 :头部包括眼、耳、嘴和头部的形态。眼在杨式太极拳中是十分讲究的,杨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耳听前后左右,嘴微闭、齿轻合,颔微内收,颈部自然松舒,显示出精神振作又稳健含蓄。对头部姿态的要求可概括为“虚领顶劲”四个字,意思是头宜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正。
2、肩:对肩臂的要求是沉肩坠肘。它是指练拳的时候,肩关节要松沉灵活,不可耸起,也不可前扣或后张。肘要下坠,自然弯曲,不可僵直,结合沉肩做到肘不贴肋,肘不离肋,使手臂仍有圆转松活之意。
3、胸:对胸部的要求是含胸拔背。练拳时胸不可前挺,要明显内收,而且松舒自然,拔背是脊椎有放松拔长之意。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则能拔背,达到体态中正安舒。
4、臀:臀部要收敛。不可突出或者左右摇摆,具体要求是臀部内收,腰脊意向下,脊尾骨向上翻,小腹松舒自然,并且要有脊骨根与大椎脊骨有垂直在一条线上之意。
5、腰 :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松”是为了气沉丹田和转动灵活;“沉”是为了气不上浮,下肢稳定有力;“直”是腰椎骨后撑,使脊椎骨节节松舒,上下拔长,使转动时能够保持中正安舒。拳论云:“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机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故松腰是练拳的关键要领。
2、肩:对肩臂的要求是沉肩坠肘。它是指练拳的时候,肩关节要松沉灵活,不可耸起,也不可前扣或后张。肘要下坠,自然弯曲,不可僵直,结合沉肩做到肘不贴肋,肘不离肋,使手臂仍有圆转松活之意。
3、胸:对胸部的要求是含胸拔背。练拳时胸不可前挺,要明显内收,而且松舒自然,拔背是脊椎有放松拔长之意。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则能拔背,达到体态中正安舒。
4、臀:臀部要收敛。不可突出或者左右摇摆,具体要求是臀部内收,腰脊意向下,脊尾骨向上翻,小腹松舒自然,并且要有脊骨根与大椎脊骨有垂直在一条线上之意。
5、腰 :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松”是为了气沉丹田和转动灵活;“沉”是为了气不上浮,下肢稳定有力;“直”是腰椎骨后撑,使脊椎骨节节松舒,上下拔长,使转动时能够保持中正安舒。拳论云:“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机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故松腰是练拳的关键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