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舞
2022-06-14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活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和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彪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蒙古舞的分类
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筷子舞
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随着手腕的翻转变化,肩部活泼地耸动,腿部灵活地跳跃,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

2. 盅碗舞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形式,属于女子礼仪舞蹈。多出现在酒宴上,舞者头顶一只碗,双手各持酒盅一对,随着音乐节奏和身体律动相击,发出清脆的“叮当”响声,表演时多用各种拉臂,柔臂,碎抖肩,甩肩,硬腕等舞蹈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或燃烛起舞,既有高难技巧性,又富有表演艺术性。该舞蹈柔美端庄,舒展流畅。

3. 狩猎舞
这是古代猎人跳的自娱性男子舞蹈,至今流传在蒙古族和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形式多由两人一对组成集体舞形式,表现狩猎活动和猎后的喜悦情绪,风格活泼,欢快,洒脱。

4. 安代舞
是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属群众性即兴舞蹈。原为萨满跳神治病消灾,后来逐渐发展为广大群众喜爱的集体歌舞。这种歌舞人数不限,一人领唱,众人相合,舞者手持绸巾,随歌起舞,动作简单奔放,气氛热烈欢腾。

5. 摔跤舞
流传在以摔跤之乡著称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一种模拟性舞蹈。由一个人表演两个人摔跤的生龙活虎般的拼搏动态,而且表现得比生活中的摔跤还要生动、灵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

蒙古舞的风格特征
(1)体态的基本特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仰头,颈部稍后枕,下巴稍抬,“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这一基本特点在舞蹈动作中始终贯穿。
(2)律动的基本特征:

(2)律动的基本特征: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蹚拖的步法和上身“划圆”为其主要律动特征。

动作示范
蒙古舞基本形态
(一)基本手型
1、平掌:四指伸直并拢,大拇指向旁张开呈虎口状

2、自然掌:五指撑开
3、空握拳: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一个关节上,其他手指放松
(二)基本手位

3、空握拳: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一个关节上,其他手指放松

1、叉腰手:在空握拳基础上拇指打开叉腰,手背朝上

2、胯前按手:在胯前手指相对,掌心向下,手臂成圆弧状
3、背后端手:双臂于体后,掌心向上
4、体前斜下手:双臂平行前伸于小腹前,掌心向内
5、体前侧斜下手:将平行于小腹前的双臂打开至体侧,掌心向内
6、平开手:双臂侧平举,掌心向下


4、体前斜下手:双臂平行前伸于小腹前,掌心向内

5、体前侧斜下手:将平行于小腹前的双臂打开至体侧,掌心向内

6、平开手:双臂侧平举,掌心向下

7、斜上手:双臂体侧45度斜上举,掌心向外
8、点肩:双臂肩侧屈手指触肩
9、肩前折臂:也可以称为“胸前按掌”,指尖相对,屈臂于胸前,掌心向下
10、胸前交叉:双臂交叉于胸前,掌心向外
要点:练习时要注意要从肩,肘,腕,指依次成弧形运动
(三)基本脚位



10、胸前交叉:双臂交叉于胸前,掌心向外

要点:练习时要注意要从肩,肘,腕,指依次成弧形运动
(三)基本脚位
1.正步位:两脚并拢

2.小八字位:脚跟并拢,脚尖分开60度,中间留一拳位置

3.大八字位:在小八字位基础上,脚往旁边横一步,比肩略宽

4.踏步位:右脚八字位,左腿屈膝于右腿后并抵于右膝盖窝处,左前脚掌后点地,双腿夹紧。右腿为主力腿保持重心直立,左腿为支撑腿固定右腿重心

5.点步位:以左腿为主力腿,右半脚掌可于主力腿的前和旁轻轻点地。动作时双腿可屈膝,亦可直膝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蒙古舞基础教学》视频
(四)腕,臂与肩的练习
1. 腕的动作有分硬腕与柔腕。硬腕也称“提压腕”,是手掌与手腕处于平直姿态时,以上提与下压的手腕动作进行手臂动作的舞动,干脆有力,有棱有角。柔腕动作均匀连绵,手腕柔韧地上下提压腕。
2. 软手:双手按掌于胸前,提腕随后下压,微架起手肘,再次提压腕时,手指尖微微卷曲逐渐伸长后将双臂向体侧与肩平行展开,连续不断,保持提压腕、架肘、卷曲延伸至指尖的运动路线
3. 柔臂: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平举至身体两旁与肩平。动作时以肩和背带动手臂、肘部、腕、手指做交替波浪式运动。动作要有柔韧性,像大雁展翅飞翔。
《蒙古族柔臂组合》
4. 硬肩: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双肩有节奏、有棱角地前后摆动,一拍一次,动作要求快而有力。避免耸肩与手肘晃动的情况。
5. 柔肩:在硬肩动作的基础之上,将硬肩有棱有角的动作变成连绵不断的韧与柔。肩部动作要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
6. 耸肩: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单肩或双肩跟着节拍上下耸动。
7. 碎抖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动作,双膝微屈,双手松弛叉腰,上身松弛。以脊柱为轴点,使肩、背快速、小而碎地前后抖动。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蒙古族舞蹈肩部组合》
这里我们来详细学习一套蒙古舞中的比较有特色的“筷子舞”
一、筷子舞的特点
筷子舞是蒙古族的礼仪舞蹈,常在宴会上出现。过去是男子的舞蹈。蒙族男子在酒喝到兴奋时,随手拿起桌上的筷子,跟随音乐节奏,击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跳起欢快的舞蹈。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筷子舞演变为蒙族舞蹈的一个部分,道具筷子也变成了扎着红绸的两大把。舞台上也出现了女子表演筷子舞的身影,具有特别的韵味。
筷子舞是蒙古族的礼仪舞蹈,常在宴会上出现。过去是男子的舞蹈。蒙族男子在酒喝到兴奋时,随手拿起桌上的筷子,跟随音乐节奏,击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跳起欢快的舞蹈。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筷子舞演变为蒙族舞蹈的一个部分,道具筷子也变成了扎着红绸的两大把。舞台上也出现了女子表演筷子舞的身影,具有特别的韵味。

二、筷子舞的动律特征
“筷子舞”主要以绕圆为基本动律,以肩部动律带动为主,上身的动作动律较多且明显,配合筷子的击打与脚下步伐同时完成动作。比如,双手在体前击打筷子上下三次,在双筷交替上下击打时,需要带上身体两侧肋骨发力的双肩绕圆动律。这单一的动作就体现出了蒙古族舞蹈的绕圆动律,使得舞蹈动作更加饱满,富有韵味。
三、筷子舞的动作要领

舞者在表演时,双臂要松弛,手腕一定要放松,不能过于僵硬,一手提、一手压,配合敲打。在击打身体各部位,甚至地面时,都要有弹性,如果手腕僵硬,那么击打出来的声音也不响亮,还会使自己被筷子打疼。必须要流畅地相互击打手中的筷子,边打边舞。
四、筷子舞的击打方式
筷子的击打方式通常分为三种:单手打筷、双手打筷、综合打筷 (也称花样打筷)
筷子的击打方式通常分为三种:单手打筷、双手打筷、综合打筷 (也称花样打筷)
单手打筷最为简单,常常作为单一的练习,是最基础的动作。单手打筷与双手打筷。在舞蹈作品中经常看见,根据舞蹈的音乐、内容、包括情境来编排筷子击打的动作。
双手打筷的练习是为之后学习花样打筷做铺垫。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把单手和双手的基本打法练扎实了,才能更加充分表现花样打法的“绝”。
花样打筷是综合类打筷,打法复杂,并伴有脚下的蹲和跳,让手中的筷子绕身飞舞。
五、道具筷子的制作
准备材料:十双筷子,两条对角一尺左右的红绸,筷子以竹木材料最佳,这样敲击出来的声音最轻脆。
准备材料:十双筷子,两条对角一尺左右的红绸,筷子以竹木材料最佳,这样敲击出来的声音最轻脆。
制作方法:在每根筷子比较粗的一头钻一个小孔,然后用尼龙线将筷子分两组串起来,最后绑上红绸的一角扎住。这样道具筷子就完成了。注意:筷子不要扎得太紧,要让筷子尖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敲打起来的声音才会松弛好听。
筷子拿法:握住筷子较粗的一头,让红绸和筷子尾部靠近小指一边。
筷子拿法:握住筷子较粗的一头,让红绸和筷子尾部靠近小指一边。

蒙族筷子舞基础动作
第一组动作(肢体击打):

2. 右手击打右侧大腿
3. 左手手心翻掌,右手持筷击打
4. 右手腕部向上带动手臂击打右肩
第二组动作(地面击打):

1. 双手持筷,同时击打前方地面
2. 双手击打身后地面
3. 双手击打左,右肩
4. 向上延伸,手臂伸直空中双筷击打
第三组动作:(斜面击打)

1. 双手持筷,击打斜前方地面
2. 双手击打大腿根部
3. 双手击打胸上方
4. 双手斜上方手臂伸直,空中双筷击打
第四组动作:(动律击打)

1. 前行,左筷击打右肩
2. 前行,右筷击打左肩
3. 转身,左筷击打左肩,右手上扬。
蒙族筷子舞教学